有效性:印度非布司他在2004年由日本帝人制药公司研发成功,先后在2008、2009年在欧盟和美国批准面市销售,规格包括40、80及120毫克。其安全特性与有效性不断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多项实验都说明了印度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具有更好地控制痛风患病者尿酸水平的能力。安全特性:相比别嘌醇单一排泄、拟似嘌呤、非选择性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的特征,印度非布司他则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选择性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这就使得印度非布司他对于肾脏功能受损患病者的适用性、安全特性都更佳。
上述Confirms研究中肾功能受损者占65%,40毫克、80毫克印度非布司他及300毫克别嘌醇高达研究终点的比例则是50%、72%与42%,80毫克印度非布司他(菲布力)显着优于另两组,p<0.001。相比别嘌醇存在的不良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尤其是HLA-B*5810等位基因高发的亚裔人,使用药前需行等位基因检查)、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肝毒性、间质性肾炎等,印度非布司他说明书指出,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关节痛、皮疹。关于印度非布司他在心血管方面的安全特性存在争议,主要依据去年发表的CARES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双盲研究,以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在6190名使用印度非布司他或别嘌醇医治的痛风患病者中进行。结果发现,使用印度非布司他,患病者心血管去世风险更高,HR1.34(1.03,1.73),全因去世率也更高,HR1.22(1.01,1.47)。
该研究直接推动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布信息,要求限制印度非布司他的使用。这项研究固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纳入的患病者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对象中亚裔仅占3%、研究失访率达45%等,但也提醒我们对该类患病者使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小心,权衡利弊。随后,日本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纳入了1070例存在心肾脑血管疾病的痛风患病者,随机使用印度非布司他或其他痛风医治药品的医治共36个月。结果发现印度非布司他组心脏病、卒中、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去世率显着更低,HR0.75(0.59,0.95)。另一项在台湾开展[9]的包括61539例受试者的队列研究结果也显示,相比别嘌醇,印度非布司他超敏反应显着更低(0.2 vs 2.7/1000人,p<0.001),心血管事件风险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HR1.16,p=0.152。添加【微信:yaodaoyaofang】:
经济寻药 助力生命! 肿瘤 药物选购的海外价钱、进口清关政策、费用好多钱等问题,敬请咨询本站客服微信:yaodaoyaofang ,获取最新行情。
